新闻资讯 分类>>
甲醛怎么有效去除?
一、最有效:强制通风(成本最低,效果最直接)
甲醛的释放周期长达3-15年,但90%以上的甲醛会在装修后1-3年内释放完毕,而通风是最直接的“稀释+排出”方式,无需额外成本。
1. 通风原理
通过空气流动将室内甲醛排至室外,同时引入新鲜空气降低浓度。开窗+对流是关键(如同时打开门窗、开启风扇加速空气交换)。
2. 操作技巧
• 时间选择:夏季(25℃以上、湿度60%左右)通风效果最佳(高温加速甲醛从板材中释放);冬季需配合暖气/地暖升温(20℃以上)+开窗。
• 工具辅助:使用工业风扇(功率≥100W)对着窗户吹,加速室内外空气交换(尤其适合大户型或通风差的房间)。
• 持续周期:装修后至少通风3-6个月(密闭12小时后检测达标再入住);入住后仍需保持日常通风(尤其早晚温差大时,甲醛易累积)。
注意:若窗外有雾霾、噪音或污染源(如楼下餐馆),可搭配新风系统(选双向流机型,换气效率≥120m³/h)作为补充。
二、空气净化设备(辅助手段,需选对技术)
空气净化器或新风系统可辅助降低甲醛浓度,但需重点关注核心除醛技术,避免被“虚假宣传”误导。
1. 空气净化器(适合小空间应急)
• 有效技术:
◦ 催化分解技术(优先选择):通过催化剂(如锰钾矿、氨基、光触媒)将甲醛分解为CO₂和H₂O(无二次污染),需注意催化剂寿命(优质滤网可使用1-2年)。
◦ 活性炭吸附(需定期更换):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容量有限(1kg活性炭约吸附0.1-0.3kg甲醛),需每月暴晒(恢复部分活性)或3-6个月更换(否则会反向释放)。
• 避坑要点:
◦ 拒绝“纯物理吸附”(仅活性炭)或“臭氧杀菌”(臭氧本身有毒);
◦ 选择CADR值(甲醛洁净空气输出率)≥150m³/h的机型(适用30㎡房间);
◦ 优先小户型专用(大户型需多台或选大风量机型)。
2. 新风系统(长期治理优选)
• 原理:通过管道引入室外新鲜空气,同时排出室内污浊空气(含甲醛),实现24小时持续换气。
• 优势:解决通风差(如高层、北向房间)或冬季/梅雨季不便开窗的问题。
• 注意:需选择带热交换功能的机型(回收排风热量,节能),且过滤等级≥HEPA H11(拦截PM2.5),同时需定期更换滤网(尤其是除醛模块)。

三、专业治理(针对高浓度或急入住需求)
若甲醛超标严重(如>0.2mg/m³)或需短期入住(如租房、孩子升学),可考虑专业治理,但需严格筛选机构和技术。
1. 有效治理技术
• 光触媒分解:
◦ 原理:在紫外线照射下,光触媒(纳米二氧化钛)催化甲醛与氧气反应,生成CO₂和H₂O(无二次污染)。
◦ 操作:需先清洁污染源表面(如家具、板材),再喷涂光触媒溶液(形成透明膜)。
◦ 局限性:依赖光照(暗光环境效果差),需定期补喷(每年1-2次)。
• 生物酶分解:
◦ 原理:通过微生物(如乳酸菌、芽孢杆菌)分泌的酶,将甲醛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。
◦ 操作:需喷洒生物酶制剂到污染源表面(如板材缝隙、墙纸背面)。
◦ 局限性:受温度(20-35℃)、湿度(40-60%)影响大,对深层甲醛(如板材内部)效果有限。
• 封闭剂阻断:
◦ 原理:在板材表面形成一层高分子膜,暂时阻止甲醛释放(非分解)。
◦ 操作:喷涂或刷涂在家具、地板等污染源表面。
◦ 局限性:膜层易磨损(3-6个月后失效),需定期补涂;无法解决已释放到空气中的甲醛。
2. 避坑指南
• 拒绝“甲醛清除剂”(多为强氧化性化学剂,可能与甲醛反应生成其他有毒物质,如甲酸);
• 警惕“臭氧机”(臭氧浓度过高会刺激呼吸道,且无法分解甲醛);
• 要求机构提供CMA检测报告(治理前后对比),并明确“质保期”(通常≥1年);
• 优先选择“催化分解+生物酶”组合方案(比单一技术更全面)。

四、家庭辅助方法(效果有限,不可依赖)
以下方法对降低甲醛浓度有一定帮助,但需结合其他核心手段使用:
1. 活性炭/竹炭包
• 原理:物理吸附甲醛(依赖孔隙结构)。
• 操作:放置在衣柜、抽屉等小空间(如100g炭包覆盖2-3㎡)。
• 注意:需每月暴晒(50℃以上,2-3小时)或更换(3-6个月),否则吸附饱和后会反向释放。
2. 高温高湿法(加速释放)
• 原理:甲醛释放速率随温度(每升1℃,释放量增加10-15%)和湿度(每升10%,释放量增加10%)升高而加快。
• 操作:关闭门窗,开启暖气/地暖(25-30℃)+加湿器(湿度60-70%),密闭12-24小时后开窗通风(重复3-5次)。
• 效果:可加速释放30-50%的甲醛(尤其适合装修后首次通风)。
3. 绿植/水果皮(心理安慰为主)
• 绿萝、吊兰等植物:每平方米叶片每小时仅能吸收0.01-0.02mg甲醛(10㎡房间需300盆以上才有明显效果)。
• 柚子皮、菠萝皮:仅能掩盖异味(甲醛无味,异味多来自苯系物或TVOC),无除醛作用。
总结:有效除醛的“黄金组合”
• 装修后1-3个月(释放高峰期):强制通风(工业风扇辅助)+高温高湿法(加速释放)+空气净化器(催化分解款);
• 入住前1-2周:专业治理(光触媒/生物酶)+CMA检测验证;
• 长期维护:日常通风+空气净化器(或新风系统)+活性炭定期更换。
关键提醒:甲醛释放周期长,需持续关注浓度(每季度用专业仪器检测),避免因新购家具(如沙发、床垫)引入新的污染源。